在实验室的日常检测工作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令人困惑的现象,以中碳钢的硅含量检测为例:
中碳钢的标准要求硅的质量分数需<0.5% ;
实验室通过专业的检测方法,精确测出某中碳钢样品的硅含量为 0.49%;
从这个数据来看,该样品是符合中碳钢硅含量标准的。然而,当按照数值修约规则,将这个检测结果修约到一位小数时,0.49% 就变成了 0.5%,如此一来,该样品又不符合标准了。这一修约前后结果的差异,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到底是修约过程出现了错误,还是其中另有隐情?
如何解决
在判定检测所得的测定值或其计算值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时,需将该数值与标准规定的极限数值进行比较,具体比较方法可采用以下两类,实验室可根据标准要求及数据特性选择适配方式:
a) 全数值比较法;
b) 修约值比较法。
若标准或相关文件中,对极限数值(含带有极限偏差值的数值)无特殊规定,均应优先采用全数值比较法;若需采用修约值比较法,须在标准中明确注明。
若标准或相关文件已指定使用某一种比较方法(全数值比较法或修约值比较法),则该方法一经确定,在整个检测判定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动,确保判定逻辑的一致性与合规性。
全数值比较法
测试所得的测定值或计算值,应优先以未经修约的原始数据与标准规定的极限数值进行比较;如果需要修约处理后再比较,需要在数据旁明确标注修约方式(含舍、进或未进未舍的具体情况)。比较时,只要该数值(原始数据或标注修约方式的修约后数据)超出极限数值规定的范围(无论超出程度大小),均判定为不符合标准要求。
例如:
1) 若按中碳钢案例,标准要求硅的质量分数需<0.5% ;实验室精确测出样品的硅含量为 0.499999%;若使用这种方法,则是判定合格。
2) 产品含量检测结果为94.96%,若标准为≥95.0%,若使用这种方法,则判定为不合格。
修约值比较法
对测试所得的测定值或计算值进行修约时,修约后的数位需与标准规定的极限数值数位保持一致,确保比较基准统一。
若测试或计算精度允许,建议先按指定修约数位多保留 1位或多位有效数字,再按 GB/T 8170 规定的修约规则逐步修约至要求的数位。
将最终修约后的数值与标准规定的极限数值进行比较,只要修约后数值超出极限数值规定的范围(无论超出程度大小),均判定为不符合标准要求。
产品含量检测结果为94.96%,先修约后为95.0%,若标准为≥95.0%,可以直接判定为合格。
以下截图是94.96%按照1位小数修约后的结果示意图:

如果您还不知道如何进行数值修约,下面给大家介绍下数值修约的计算方法和工具。
GB/T 8170 规定的修约规则
数值修约
通过省略原数值的最后若干位数字,调整所保留的末位数字,使最后所得到的值最接近原数值的过程。
修约间隔:
修约间隔(rounding interval)是指在进行数值修约时,确定结果精确度所对应的最小数值单位。它由保留的有效位数或小数位数决定。
举例说明:
若规定修约到小数点后 1 位:
修约间隔 = 0.1
示例:12.34 → 修约间隔是 0.1,结果修约为 12.3
四舍六入五成双:
小于 5 → 舍去;
大于 5 → 进一;
等于 5 且后面有非零数 → 进一;
等于 5 且后面全为零 → 看前一位,前一位为偶数则舍,奇数则进一。
案例:
以下是对这组数据按“四舍六入五成双”规则修约为两位有效数字的详细解析:
①: 1.342468:前两位有效数字为1.3,第三位数字是2。因2<4,直接舍去第三位及后面的所有数字,修约结果为1.3。
②: 2.4722:前两位有效数字为2.4,第三位数字是7。因7>5,需向前一位进1,将第二位数字4变为5,修约结果为2.5。
③: 2.5517:前两位有效数字为2.5,第三位数字是5,且5后面有非零数字。根据“五后非零就进一”,第二位数字5进1变为6,修约结果为2.6。
④: 2.4500:前两位有效数字为2.4,第三位数字是5,且5后面全为0。观察5前面的数字是4(偶数),按“五前为偶应舍去”,直接舍去5及后面的0,修约结果为2.4。
数值修约工具
1、微信搜索实验室资源网下程序:

2、打开实验室资源网:

3、进入数值修约工具,输入需要修约数值及修约间隔即可获取答案,同时平台提供半个单位及0.2单位计算结果。

PC端数值修约
实验室资源网(dh.labr.cc)点击“数值修约”,进入修约工具。

输入需要修约的“待修约数值”,然后输入“保留位数:

修约结束后可以复制到自己的记录表中,实用小工具,欢迎大家使用!
实验室资源网工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