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第6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汇总
发布日期:2025-02-12
来源:实验室资源网
浏览量:200

福建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规定:

  监督抽检信息涉及24大类食品881批次,包括:粮食加工品、食用油(含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保健食品、餐饮食品(含餐饮具)、食品添加剂、食用农产品。合格834批次,不合格47批次。不合格项目涉及食品添加剂问题、农兽药残留问题、重金属污染问题、微生物污染问题、质量指标问题、其他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12家企业在食品添加剂存在问题,主要以下几个品类


1.糕点:红糖馒头,存在糖精钠、甜蜜素不合格问题;部分红糖馒头甜蜜素不合格。

2. 茶叶:金骏眉茶,柠檬黄不合格。

3. 坚果炒货:水煮花生,苯甲酸及其钠盐不合格。

4. 水果制品:日式小圆饼,山梨酸及其钾盐不合格。

5. 水果:龙眼,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合格;鲜龙眼,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合格;橄榄,三氯蔗糖不合格;橄榄,三氯蔗糖、戊唑醇不合格;桑葚,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不合格。


 二、20家企业在农兽药残留存在问题,主要是几种不符合视频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1.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涉及山药、铁棍山药

2. 涕灭威:涉及山药

3. 噻虫胺:涉及木瓜、生姜、山药、荷兰豆、牛奶木瓜、芹菜、螺丝椒、胡萝卜

4. 噻虫嗪:涉及牛奶木瓜、木瓜、A - 夏威夷木瓜(中)

5. 多菌灵:涉及荷兰豆

6. 戊唑醇:涉及橄榄

7. 乙酰甲胺磷:涉及橄榄

8. 氧乐果:涉及荷兰豆

9. 吡唑醚菌酯:涉及青芒果

10. 恩诺沙星:涉及牛蛙、泥鳅

 三、一家企业在重金属污染存在问题

  1. 老姜:铅(以Pb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四、八家企业在微生物污染存在问题

1. 红枣山药(固体饮料):菌落总数不合格

2. 饮用天然纯净水: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

3. 多家小吃店及餐饮店餐具:大肠菌群不合格

4. 部分小吃店餐具: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 不合格


 五、1家企业存在质量指标问题

  煎炸过程用油:酸价(KOH)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六、其他问题

  (一)生产的板烧鱿鱼片:N-二甲基亚硝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二)生产的炭烤味鱿鱼条:N-二甲基亚硝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三)炖罐: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四)小黑碗: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五)圆盘: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关于抽检不合格项目的风险提示

 

、食品添加剂问题

(一)山梨酸及其钾盐

山梨酸及其钾盐抗菌性强,防腐效果好,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食品防腐剂。长期食用山梨酸及其钾盐超标的食品,可能对肝脏、肾脏、骨骼生长造成危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饼干中不得使用山梨酸及其钾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产品保质期而超范围使用。

(二)柠檬黄

柠檬黄是一种酸性合成着色剂,主要用于饮料、果酱、蜜饯凉果等食品。少量柠檬黄会被人体消化代谢排出,但其没有营养价值,长期食用柠檬黄超标的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茶叶中不得使用柠檬黄。柠檬黄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产品色泽而超范围使用。

(三)苯甲酸及其钠盐

苯甲酸及其钠盐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对霉菌、酵母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苯甲酸及其钠盐的安全性较高,少量苯甲酸对人体无毒害,可随尿液排出体外,在人体内不会蓄积。若长期过量食入苯甲酸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坚果和籽类不得使用苯甲酸及其钠盐。

)二氧化硫残留量

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使用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残留。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后最终转化为硫酸盐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摄入不会对身体带来健康危害,但若过量食用可能引起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中二氧化硫的最大残留量为0.05g/kg。

)三氯蔗糖

三氯蔗糖又名蔗糖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甜味剂之一,也是最接近蔗糖的一种甜味剂。三氯蔗糖热量低,不容易产生龋齿,安全性较高。橄榄中三氯蔗糖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单位为了增加产品甜味超范围使用所致。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作为一种广谱食品防腐剂,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能力强。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能被人体完全吸收,并能抑制人体内多种氧化酶,长期大量食用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超标产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桑葚中不得使用脱氢乙酸及其钠盐。桑葚中检出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的原因,可能是个别企业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超范围使用该添加剂。

)糖精钠(以糖精计)

糖精钠是一种常用的甜味剂,食用较多的糖精钠,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糖精钠在发酵面制品中不得使用。发酵面制品中检出糖精钠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为增加产品甜度而超范围使用甜味剂。

)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

甜蜜素,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甜味剂之一,其甜度是蔗糖的40-50倍。长期摄入甜蜜素超标的食品,可能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危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甜蜜素在发酵面制品中不得使用。

、农兽药残留问题

(一)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

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菌剂,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一般只对皮肤、眼有刺激症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在山药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3mg/kg。

(二)涕灭威

涕灭威是具有触杀、胃毒作用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用于甜菜、马铃薯、洋葱、花生、大豆、柑橘、香蕉、甘蔗和其他作物等,进行土壤处理以防治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特别是蚜虫)、潜叶虫、土栖昆虫等。食用涕灭威超标的食品可能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多汗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涕灭威在山药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1mg/kg。

噻虫胺

噻虫胺属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内吸性、触杀和胃毒作用。急性毒性分级为微毒,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胺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噻虫胺在番木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1mg/kg;在根茎类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2mg/kg;在芹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4mg/kg;在茄果类蔬菜(番茄除外)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5mg/kg。

多菌灵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因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防治效果。长期食用多菌灵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多菌灵在食荚豌豆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2mg/kg。

噻虫嗪

噻虫嗪是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和内吸作用,对蚜虫等有较好防效。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嗪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噻虫嗪在番木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1mg/kg。

戊唑醇

戊唑醇是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戊唑醇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戊唑醇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戊唑醇在橄榄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5mg/kg。

乙酰甲胺磷

乙酰甲胺磷为内吸性的有机磷类杀虫剂,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乙酰甲胺磷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乙酰甲胺磷超标的食

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乙酰甲胺磷在热带和亚热带类水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2mg/kg。

)氧乐果

氧乐果是一种有机磷杀虫、杀螨剂,对害虫击倒力快,具有较强的内吸、触杀和一定的胃毒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胆碱酯酶。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氧乐果在豆类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2mg/kg。

(九)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是具有保护、治疗和传导作用的杀菌剂,杀菌谱广,能有效防治多种病害。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吡唑醚菌酯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吡唑醚菌酯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吡唑醚菌酯在芒果中最大残留限量为0.05mg/kg。

(十)恩诺沙星

恩诺沙星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用于治疗动物的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动物专属用药。长期食用恩诺沙星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在人体中蓄积,进而对人体产生危害,还可能使人体产生耐药性菌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规定,恩诺沙星在鱼的皮+肉和其他动物肌肉中最大残留限量值均为100μg/kg。

、重金属污染问题

铅(以Pb计)

铅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物,长期食用铅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产生损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中规定,芸薹类蔬菜、豆类蔬菜、生姜、薯类中铅的最大限量值为0.2mg/kg。

、微生物污染问题

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GB 7101-2022)中规定,固体饮料中菌落总数的5次检测结果均不得超过5×104CFU/g且至少3次检测结果不超过104CFU/g。菌落总数超标说明个别企业可能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易在潮湿的环境存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中规定,铜绿假单胞菌在包装饮用水中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超标可能是源水防护不当,水体受到污染;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如从业人员未经消毒的手直接与水或容器内壁接触;或者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 )中规定,消毒餐(饮)具中大肠菌群不得检出。餐(饮)具中检出大肠菌群的原因可能是餐具清洗、灭菌不彻底,或存放过程中污染等。

、质量指标问题

酸价KOH)

酸价,又称酸值,主要反映食品中的油脂酸败程度。酸价超标会导致食品有哈喇味,超标严重时所产生的醛、酮、酸会破坏脂溶性维生素,导致肠胃不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16-2018)中规定,煎炸过程中的食用植物油酸价(KOH)的最大限量值为5mg/g。

、其他问题

N-二甲基亚硝胺

N-二甲基亚硝胺是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一种,食品中天然存在的N-亚硝胺类化合物含量极微,但其前体物质亚硝酸盐和胺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形成N-亚硝胺类化合物。目前由N-二甲基亚硝胺引起的急性中毒较少,但如果一次或多次摄入含大量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物,也可能引起急性中毒。《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中规定,水产制品(水产品罐头除外)中N-二甲基亚硝胺最大限量值为4.0μg/kg。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一种低毒的化学物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中规定,消毒餐(饮)具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得检出。消毒餐(饮)具中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原因,可能是用于清洗餐具的洗涤剂不符合标准;也可能是洗涤剂或消毒剂未彻底冲洗干净等。


推荐资讯 换一换
{{item.title}}
来源:{{ item.source ? item.source : '暂无数据' }} {{ item.pubdt }}